close

沒有消波塊與BOT 水牛群與礫石灘 水璉令人流連令人憐


NOWnews 更新日期:2010/01/06 11:43 記者謝禮仲/花蓮報導‧攝影







正當東海岸七星潭與三仙台的BOT吵得沸沸揚揚之際,沒有消波塊、沒有財團的「關愛」,只有傳統阿美族聚落、成群水牛與美麗礫石灘的水璉,格外令人珍愛。



多久沒有看見成群的水牛了?到花蓮水璉村走一趟!



連接著太平洋海景的水璉溪畔,成群低頭吃草的水牛家族和好朋友白鷺鷥相伴的景色,肯定讓久居都市的人們驚嘆連連。



連西部種稻的農村都只看見鐵牛、很少看見水牛,阿美族的聚落,怎麼會有那麼多水牛?



多數印象認為原住民均以漁獵維生,卻忽略了某些族群也善於耕作,越過今日花蓮大橋移居至水璉的南勢阿美族人,除了捕魚外,便以水稻為重要作物,早年還將自給自足外多餘的稻米,挑擔越過海岸山脈至壽豐鄉米棧,經由鐵道外賣。



水牛從那個時候就是族人的好朋友,直到今天,水璉部落還有許多像高賢德、沈清文的「牛爸牛媽」,都有一籮筐從小到大的放牛故事。



↑水璉至今依舊種植的稻米,早年挑擔翻過海岸山脈「外銷」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
↑部落的「水牛頭目」、「牛爸」、「牛媽」,都可說上一籮筐水牛與水璉的故事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
傳統的花東公路旅遊,水璉,名不見經傳,直到1987年那場居民與環保人士成功阻止火力發電廠設置的的事件,才讓人急忙在地圖上尋找水璉、牛山的位置何在。



直到今天,她依然不是旅遊景點,這處阿美族與漢族居住的濱海小村落,卻是內行人鍾愛的「私密天地」。



從海岸公路拐進部落,聚落建築平實無華,多數時候只有老人家閒坐門口,或山間海邊工作歸來的族人,擺起簡單的桌椅,在吃喝閒聊與歌唱中,與世無爭似地過日子。飛魚的季節來此,則經常可見門口曬著成排飛魚的簡單滿足。



↑簡單的部落內,有著尋常的華麗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
↑飛魚季節的豐收滿足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
部落深處,十足迷你的水璉國小,操場靠海邊的簡易建築,是部落的集會所;教室外牆繪著阿美圖案,操場上幾株長有樹瘤的珍貴老榕樹,幼兒在老師帶領下,天真的唱遊、聽故事,學童在課間認真的練習傳統阿美歌舞;追逐、盪鞦韆的嬉鬧聲迴盪在2次鐘聲之間,沒有圍牆的校園,在濱海階地上自成宜人的天地。



↑沒有圍牆、可以看見大海的學校,給孩子永遠保留這樣的美好吧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
步出村外往東邊走去,大海就在眼前,橋下的水牛群與白鷺鷥,更吸引人們的目光。瞧牠們或低頭吃草,或在清涼的水裡泡澡,再來個舒服的「泥巴SPA」,閒來沒事,帶著小牛順溪到海灘漫步,悠哉得令人忌妒。



↑水璉溪是一條「沒口溪」,尋常季節就是這般水牛與大海為伴的怡然景色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
◎前往水璉



從花蓮取道台11省道往南,經過鹽寮、15號橋後約1公里,便可抵達;若從南邊前來,過了16號橋便是水璉村。可搭乘往豐濱方向的班車,約1小時左右在水璉站下車。若文中圖片無法顯示,請至以下網址閱讀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0/01/06/153-2555006.htm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imal959595 的頭像
    animal959595

    台南市尊重動物生命協會的部落格

    animal9595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