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林欣誼╱台北報導】
在動物園當過廿五年飼育員的日本插畫家阿部弘士,親手觸摸過長頸鹿的鬃毛、每天幫大象擦肚子,他對動物的了解與感情之深,無人能及。也因為身邊始終圍繞著動物,他就算沒拿筆時,也習慣用目光描繪牠們的樣貌,他說:「我以這樣的方式與動物連結,就連牠們皮膚的感覺,也已經融入我的身體裡面。」
在阿部弘士新書《動物園的生死告白》中,他回憶自己徜徉田野的童年時光、細數與動物相處點滴,搭配手繪插圖,文字與畫風都簡單卻溫婉動人。
現年六十四歲的阿部弘士在北海道旭川市長大,廿四歲起進入旭川的「旭山動物園」擔任飼育員,出版過《狼與羊》、《大家來逛動物園》等上百部繪本,筆下常以北極熊、狼、猩猩、長頸鹿等動物為主角,被譽為日本「動物插畫家」第一人。
在《動物園的生死告白》中,他開宗明義說想寫的是「生與死」的故事。他描述,飼育員的工作不只是餵食和打掃而已,動物死了還需要幫牠們解剖,經常全身沾滿動物的糞便或血水。「這是為動物守護生命的工作。萬一稍有疏失或懈怠,往往成了害死動物的原因。」
他坦承自己曾因餵食的奶粉成分不對,導致海豹寶寶營養不良而夭折,也曾經做過無數次獅子逃出來、被老虎襲擊的惡夢,「然而,飼育員一定要超越這份害怕。」
對於動物的死亡,他印象最深的是,西伯利亞大野狼約翰在妻子過世後傷心得不吃東西,體力日衰。剛好牠的飼育員又出差,大家心想牠恐怕撐不住。一周後牠的飼育員回來,只見約翰慢慢抬起頭,對飼育員微弱發出一聲「呼」,然後安然地死去。
他表示,動物園並不隱諱死亡,每年有一天大家會聚在園內的「獸魂碑」前,心中默念「辛苦了,很謝謝你」,告慰動物之靈。
因為心疼動物,年輕時他常困惑於「為什麼要有動物園?」的問題。他說,飼育員對豢養動物總懷著罪惡感,因此他和同事為了讓動物過得好一點,會幫牠們的水泥獸舍鋪上泥土枯葉,儘管增加清潔困難度,更沒加班費可言,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對動物「失禮」,是他們一致的想法。
在他眼中,每種動物各有迷人特性,如黑猩猩「眼睛深處有小小的眸子」顯得溫柔,「光看體積龐大的大象和高聳的長頸鹿,就讓人感動莫名。」但飼育員偶爾也會遇到「不投緣」的動物,比如他最不擅長的就是能看穿人心事的猴子,後來他學會擺出一副不在意的樣子,才唬住猴子。
與動物朝夕相處的動物園飼育員,除了每天例行性照顧動物,也看盡了動物的生老病死,點點滴滴在心頭,非外人所能臆測;也因為近距離的相處,才能了解得更多。阿部弘士在日本旭山動物園擔任飼育員長達25年,同時兼具日本動物畫家身分的他,希望藉由自己的畫筆,加入過去觀察,描繪動物身影,感謝牠們給他的一切,畫出他們之間相處的永恆回憶。
旭山動物園,位於日本一個僅有36萬人口的城市,一座日本最北端的動物園,曾經瀕臨關閉的危機,但藉著園方人員的努力,重新找回活力,甚至一度擊敗全國最超人氣的東京上野動物園,成為日本遊園人數最多的動物園,每年吸引超過300萬人次的遊客。除此之外,旭山動物園的傳奇,更重要的還有建立了人與動物接觸的新模式,讓人類學習站在動物的立場為牠們思考。
作者阿部弘士,擔任旭山動物園飼育員期間,在動物園預算短缺下,將大家夢想的動物園具體畫成形象,成功地爭取到金援;他退休之後,專注於繪畫工作,內容則不離動物,因為他曾經那麼近距離的觀察、體會動物的生與死,他說一定要畫、畫好,才對得起牠們。
動物園動物的死
動物園裡的動物經常死掉。不管是大型動物還是小型動物,都經常去世。我還是菜鳥飼育員時,每逢動物去世,心靈總受到打擊。但因我的無知和疏失而死掉的動物也不少。既使如此,對動物的死所懷有的那份悲傷、難過與畏懼,漸漸地自己也感到淡漠了。倒不是已經「習慣死亡」,而是體會到,若讓情緒一直陷溺其中,只會為工作帶來負面的影響。
關於死亡,對有些動物來說,別具意義。如類人猿、大象、狼等,甚或是我。大猩猩、黑猩猩、猩猩等,牠們有些地方表現得比人更具有人性。甚至,行為、舉止比人類更莊重,讓人不禁懷疑牠們或許才是真正「高尚的人」也說不定。
牠們的精神層次非常高,非常有尊嚴與「人格」。人類過去因外型、長相,擅自歸類大猩猩是極其恐怖的動物,長期以來不斷加以迫害。的確,牠們的體型巨大,外貌嚇人,單憑外表會讓人對牠們產生錯覺。不過,你若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,在牠們的眼睛深處有小小的眸子。牠們其實有一張很溫柔的臉。女的大猩猩更是一臉和藹。身為飼育員,與牠們深入接觸後,我發現牠們其實擁有一副好脾氣。
雌猩猩瑪莉亞剛到旭山動物園那年,我三十歲。負責照顧的人是牧田前輩。牧田前輩休假時,則由我照顧牠。隔年,雄猩猩權太也入園了。當時的權太才五歲大。正從嬰兒轉換成少年的階段。
大猩猩是非常纖細、敏感的動物。看到附近有工程,或碰上從未看過的動物從面前經過,隔天就會拉肚子。不過是一群山羊外出散步,路經大猩猩房舍,隔天,牠就拉肚子。
大猩猩房舍的地面上鋪了一層土,上方長了草。草上擺著一塊大岩石。長成後的權太,經常坐在岩石上,俯瞰遠方的旭川市街和群山。我也經常看到權太靜靜凝視火紅的夕陽落入群山的模樣。不管是大猩猩還是黑猩猩,牠們似乎都懂得欣賞黃昏美景。像這樣,從各種不同的意義來看,大猩猩似乎也教了我不少哲學和思考方式呢!
動物園遇有動物去世,照例會向市政府報告。但若是像大象、大猩猩這類大型動物,還必須以新聞特刊公告。因為大猩猩、北極熊和河馬是市民心目中的明星。旭川市民視牠們為自己的動物,受到的衝擊自然也大。總之,動物園是市民的動物園,這裡的動物就是市民的動物。
有件印象特別深刻的「死亡」案例──西伯利亞大野狼之死。狼爸爸的名字叫約翰,狼媽媽叫梨香。梨香生育了二十幾頭小狼。約翰很疼愛孩子,是個好爸爸。
感情再好的夫妻都有分離的一刻。梨香去世,約翰精神上深受打擊。少了另一半,牠不進食,也沒了生氣,一雙眼睛呆滯無神,體力也日漸衰落。狀態一直這樣持續著,哪天死了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。
照顧牠長達十年多的飼育員辻江前輩,為了出差,必須離開動物園七天。說也奇怪,動物們往往會選在負責照顧的飼育員不在時死亡。所以,大家都認為:「這次出差,只怕約翰……」
約翰的情況也的確危急。只見牠一動也不動,更拒絕進食。只是痛苦地「呼、呼」喘息著。
一週後,出差回來的辻江前輩,一進門,就趕到狼舍探視。
「約翰、還好嗎?」
辻江前輩輕聲問著。約翰慢慢地抬起頭,只微弱地發出一聲「呼-」,然後就安然地死去──
資料來源:無限出版提供。